後壁歷史

本區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。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設台灣府,下設台灣鳳山、諸羅三縣,本地屬諸羅縣,是時尚為荒蕪之地。雍正九年(公元一七三一年)設廳,改 ...,我認為後壁寮之得名時期應是閩南漢人墾植剛到八掌溪,而對岸仍是平埔族洪雅族居地時,由首先開發地為基點而稱其為後壁,而這時點應是1624年荷蘭人來之前。這是因爲後壁「本 ...,後壁區位於臺南市最北端,嘉南平原中北方,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...

區公所-後壁區

本區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。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設台灣府,下設台灣鳳山、諸羅三縣,本地屬諸羅縣,是時尚為荒蕪之地。雍正九年(公元一七三一年)設廳,改 ...

後壁人大集合

我認為後壁寮之得名時期應是閩南漢人墾植剛到八掌溪,而對岸仍是平埔族洪雅族居地時,由首先開發地為基點而稱其為後壁,而這時點應是1624年荷蘭人來之前。這是因爲後壁「本 ...

後壁區

後壁區位於臺南市最北端,嘉南平原中北方,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。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,遍植水稻,是嘉南平原的穀倉,其種植面積達3500多公頃居全國之 ...

後壁區

歷史沿革 編輯 · 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設臺灣府,下設臺灣、鳳山、諸羅三縣,本地屬諸羅縣,隸屬於福建省,是時尚為荒蕪之地。 · 雍正年間設廳,改屬鹽水港,管轄下茄苳南 ...

後壁區

長短樹永安堂:主祀清水祖師,建立1722年至1735年間,其「打面宋江陣」初估150年以上,曾傳至下營紅毛厝、鹽水歡雅等地,但因打面耗時、傳承困難,不少地區僅留存宋江陣, ...

後壁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

本論文以臺南市後壁區的區域開發為研究主題,透過文獻資料蒐集與整理、地圖比對以及田野調查、訪談,將其發展的時間分為明鄭、清領、日治和戰後四個時期,並嘗試從政治 ...

後壁車站

本站站舍是1943年(昭和18年)所重建,是台灣鐵路車站中少數僅存的日式站房,2005年3月18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。 後壁車站. Houbi Station Houpi(戰後-2003年) Kōheki ...

無米樂故鄉~「菁寮庄」人文發展歷史脈動

2010年9月10日 — 菁寮聚落的興衰在於,日治以後,後壁寮在1902年火車站的交通建設投入而逐漸發展起來,但隨著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與老軍路(台一線)通過後壁寮(侯伯村 ...

菁寮老街

清代之前,後壁並無「菁寮」聚落之名,清領時期,方志才出現「菁寮」,根據《後壁鄉志》記載,菁寮地名由來,是因當地人種植名為「菁仔」的染料樹,染織業蓬勃發展, ...